湖南日报[gf]2022[/gf]新湖南客户端7月4日讯
——自古以来,无论是神话般的大禹治水,还是我国举世闻名的南水北调浩大工程,都离不开水。水不仅是生命之源,更是人类一日三餐口中粮食丰收稳产的生长之源。
(资料图)
一
君山区许市镇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天井山。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,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天井山南望如镜是洞庭湖,飘若似玉带的是万里长江,龙与仙的神话故事千百年流传。
天井山因天井而得名,相传天井山顶有一井与天高,井中四季水涌不息,井旁前后是巴华两地之界,毗邻而建有巴华两地的庙宇,香火不断,钟声诵经声相闻。人们虽说没见过天井中的泉水,但天井山林场后山腰的半月泉却是终年清澈见底,水质清甜,成了远近居民和上山之人取水饮用的首选之地。更神奇的是,每到天干大旱之年,此泉也不枯竭,若是水尽快见底,上山口干之人只要面对石壁大喊三声,须臾之间,泉底石缝中便汩汩冒出清泉。
林场前面就是沐浴坝,传说中的沐浴坝两山相映,翠竹绿树成荫,坝中水清如玉,是仙女夏天沐浴之池。沐浴坝南端山岗上有一形似米粒状的巨石突兀倾斜在石壁上,远远望去揺揺欲坠,下面是一条蜿蜒盘山的公路通向林场,大有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之势,这就是当地人耳熟能详的天米石。传说天米石下面有一个斗大的石坑,每天鸡叫五更后石坑中便神奇地涌出满坑的大米,恰好能满足一百和尚的一日三餐,还有庙里的猫狗之食。缘于此,一些和尚道士远道慕名而来,天米供不应求,僧多粥少。就有和尚突发奇想,请来石匠师傅把石坑凿深加大,让人大惑不解的是石坑凿大了,再也涌不出一粒大米了,而是渗出了殷红的血迹。从此之后,昔日烟火缭绕鼎盛的庙宇就衰败了。解放后,新中国百废俱兴,大跃进大修水利,就有了如今的鸣放水库。
二
鸣放水库下面就是许市镇崇庆村,以前叫月山村,崇庆村是月山村与土桥村的组合村。
月山村依山而居,水资源极度匮乏。自鸣放水库建成后才大大解善水资条件,整个村的水稻灌溉基本上依赖鸣放水库供水,若是遇到罕见的干旱之年就难保丰收。水利是农业的命脉,为了确保丰收,以防大旱之灾,七十年代政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,靠手挖肩担的日夜奋战,建成了从白浪湖取水的二传三传提水抗旱灌溉渠道,以保大旱之年的万无一失。
随着鸣放水库的不断加固完善,水库的增容加大,月山村一千多亩水稻全部靠鸣放水库灌溉,备用的二传三传机埠开始荒置废用,机房年久失修破烂不堪,机器闲置生锈无人问津,渠道坍塌填毁时有发生,终有一日,这些曾功劳显赫的抗旱机埠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之中了。
三
2022年,天降大旱,旷日持久的干旱,昼夜不停的放水灌溉,让鸣放水库也力不从心,伤肾虚弱,眼看就要竭泽而渔。时任崇庆村的村书记刘亚伟心急如焚,一千多亩的水稻正待打苞灌浆。水!水!水!成了最艰难的头顶大事。
曾经的抗旱机埠没有了,老天像是要惩罚无助的农民,每天都是烈日焰焰,不仅是要烤干漆黑的农民,更是要吞噬快到手的水稻。
镇里成立了抗旱总指挥部,村里火速开展抗旱救灾行动,有条件马上上,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,抗旱高于一切。
崇庆村的旱灾是全镇最严重的一个村。别的村只是无水可抽,只需要清淤挖沟引水即可,而月山老村却是无机埠抽水,无渠道供水,真是喊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。唯一的办法就是临时安装抽水机,临时架设水管。没有资金想办法,没有设备千方百计去借,刘书记带领村委一班子人马日夜奋战,硬是在四天之后响机上水。望着那像游龙般的水管爬坡上岭,再看看一个个累得像泥猴子红着眼睛的村支两委干部和群众,刘书记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,一个巨大的梦想开始在他的脑海里闪现,他要建一座大功率高速抽水机台,让白浪湖的水像泉水一样,只要大喊三声就钻地爬坡从地下源源不断冒出来,让古老的神话变成现实。
四
自古大旱之灾,一般都是连年大旱,史册记载中就常见三年大旱之说。进入2023年,春季少雨,江河湖泊继去年水位一直低落,水库更是严重缺乏补水,进入夏季,旱象出现,综合各种经验,历史上罕见的大旱之说已形成。
5月1号下午4点多,崇庆村原土桥村公路傍一处的水管出水口边,聚集着一群翘首以盼的人群。刘书记看了一下时间,拨响手机,向对方发出了试机的宏亮指令。
这是什么情况呢?这还得从去年抗旱说起。通过总结去年抗旱的临时经验,让刘书记深有体会:抗旱不能临时抱佛脚,要未雨绸缪。抗旱最根本的问题是彻底解决从白浪湖取水的排灌设施,真正做到一劳永逸有备无患的效果,这就是去年抗旱脑中闪现的梦想。考虑到白浪湖到月山的水平落差之高,以前的排灌水渠损毁,要想按传统的方式恢复取水达到二传至三传的标准,除了多个机埠的建设外,最难的是渠道的重新建设,那将是一个不可复圆的梦想。且不说土方工程的巨大,单从解决征地一关来说就牵扯到无数人的利益。刘书记一直在心里思索着这个问题,他一次次论证后否定了这个传统的方案。要想高质高速花最小的成本建好抗旱补水工程,必须另劈蹊径,大胆走科学发展之路,引进高科技材料pec拖拉水管,从白浪湖边钻地爬坡到茅屋岭,与原来的地下水管连接,把水直接引到港东,再从港东传到港西,再上返到大坝,再按需求上返到各组。全程2000多米,需经过4—5次的返水。工程之巨大单用嘴说一遍也让人难懂费神。
这么大的水利工程,预算需35万,虽说得到了镇领导的拍板支持,但具体的认证与操作还是靠村两委一班子人马,特别是沉重的压力和责任大都压在刘书记的肩上。他既要运筹帷幄,又要决胜于千里之外,既要统筹兼顾,又要身先士卒,用行动和决心践行着振兴乡村的时代梦想。
按工程员的介绍,这样高的落差,682米八进八出的管道,配上45千瓦的高速电动机,预计开机后20分钟就能出水,可时间到了却仍不见一滴水,水管中只有沉闷的震动声。大家说说笑笑地继续等待着,大都离开出水口走向对面的树荫下。唯独刘书记还一屁股坐在出水口边的石块上。此时的太阳已偏西,失去了中午时的温度,但刘书记却感觉到心闷发热,他脸色凝重,大口地吸着香烟,感觉心跳在加速,一股无形的压力与恐慌围绕着他,他不动声色地挺了挺腰,外表看来正襟危坐优雅地吸着烟,但细心就会发现他的有点秃亮的额头上已泌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,把还没吸完的烟用指甲摁着使劲地在石板上碾,像是想为出水口使劲用不上后的无可奈何。25分钟过去了,30分钟过去了,这间隔的短短5分钟,却像是长长久久的一个小时,一个难眠的长夜。
此时此刻,他想到了月山村那一片还等着水待插的农田,水库已快见底,只能保水库下的两个组,昨天碰到担水保秧的张嗲寻问几时能响机抽水化田,他还兴奋地告诉老人:“张嗲,明天就响机试水了,您就准备整田插秧吧。”张嗲当时那期待的脸上笑开了一朵灿烂的菊花;他想到了已经插了秧的农户为田间缺水焦急的样子,听说王奶奶都焚香跪拜求雨了,一想到王奶奶那行走颤巍巍的样子,他的心里就难受。老人为水找了他三回了,每次他都说快了快了,如果今天试水成功,他打算第一个就去王奶奶家,告诉这个好消息,让老人不要再跪拜天了;他的脑海里天马行空般的,乱哄哄的传来各种各样的声音,但他的耳朵却始终高度警觉着水管里的动静。“咚咚咚——咚咚咚……”管道里传来这不紧不慢的声音,像是拳头恨恨地捶在他的心口上。35分钟又过去了,他开始坐不住了,弯下腰低头贴近水管,心里飞快地思索着:如果试水失败,就连夜去换大功率的电动机,不管花费多少代价,一定要把白浪湖的水引上来。
40分钟到了,“咚咚”之声愈来愈近,愈来愈急,突然,一层黄色的泥巴慢慢地冒了上来,刘亚伟书记也不顾皮鞋是否弄脏,惊奇地用脚一踩,就在这一刻,被踩穿的黄泥巴里涌出了浑浊的黑水,一下子就漫出了管口。“哗啦”一声,这梦中最动人的声音轻畅欢快地响起来了,润湿了干枯久了的欢呼声。
投资35万之众的高速拖拉管抽水机试机成功了,白花花的水流神奇地从地下管道中冒出来。如有需要,只要对着手机喊一声“送水,”清凉的长江水就会源源不断通过华洪大运河进入冷家湖,再流入白浪湖抽送到天井山下,其间要经过五次返水才能到达最远最高的良田。真是历经千难万险,爬坡上岭。现在,原月山村的一千多多亩水稻基本上都能灌溉到田,真正把神话变成了现实。
五
前几天笔者随君山融媒体采访了崇庆村的集体经济西瓜基地,让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:一垅垅西瓜地连成一片,碧绿的西瓜叶间掩藏着一个个嫩绿的西瓜。远处的西瓜大棚白茫茫一片,一辆辆三轮摩托车载着鲜嫩硕大的西瓜穿梭在乡间的公路上。
我们村这片集体经济西瓜基地有近40亩,除了我们村支两委的领导亲自参加劳动外,我们还解决了一些村民的就业问题,目前已请工250个,为村民创收近4万元。估计西瓜毛收入有30万元左右,扣除人工,成本可获利20万,能壮大村集体经济,解决一些村开支,为村里收支平衡良性发展打下基础。这是刘书记信心满满给大家算的一笔账。
夏风送爽,荷香瓜甜,我们乘兴驱车来到了鸣放水库。偌大的水库,空荡失色,往日碧水满坝的水光天色已风光不再,黯然伤神。唯独那天米石仍痴心不改,孤独地屹立在危崖之上。
天米石的传说虽然很美,但传说中总是要靠老天的恩施,石坑出米总有失灵之日,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,与天斗与地斗,相信科学,发动群众,抗旱保丰收,让大家五谷丰登有余粮。面对天米石,听着刘书记这铿锵有力的话语,我们感悟颇深,似乎看到了振兴乡村的希望。
沿着老路下坝,只见山青树幽,风景如画,转弯便是一村庄,大几户农舍。家家庭院整洁干净;户户门前水泥路相通。相邻玉米黄豆翠绿掩映;篱落黄瓜豆角萦架。既有经济价值,又添农家风味。再一回头,车过刘家冲,路旁迎来一簇簇鲜艳斑斓的格桑花,近看如一群彩蝶翩翩飞舞。不由得让人如入画中,神清气爽而陶醉其中。
刘书记见我们喜形于色,深有体会地说道:振兴乡村,要有硬核的建设助经济腾飞,也要适当的加大在环境、卫生、文化上的投入,打造秀美乡村,引导村民过渡到美好的生活中去,提升村民丰富多彩的精神、文化素质。
临别之际,深感不虚此行。有人说,遗憾半月泉没去,体验一下喊泉的神奇。有人答曰:崇庆村这抗旱地下管道不正是喊泉神话故事的翻版吗?!这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的抗旱水利工程,将载入史册,成为新的喊泉神话。